智慧──是知識的來源,聰明的人知道如何運用智慧,行走義人的道路,所以,人若離棄智慧(神)是很危險的。世人若懂得尋找真智慧,智慧就會護衛、保守你,救你脫離諸般的兇惡(箴十一8);因為神看顧義人,只要你守住義人的路,必有平安(箴十二21)與喜樂(箴二九6)。
本書收錄了過去謝忠光長老刊載在聖靈月刊、青年團契、宗教教育的作品,主要分成福音、社論、論道三大類。
【目錄】
出版序
作者序
| 講臺 |
禱告的榜樣
安寧的心境
真耶穌教會的特色
神所重用的人
亞古珥的禱告
宗教與科學
得救的人少麼?
耶穌成全律法
教會的柱石
耶穌與孔子
彼得的痛哭
彼得的悔改與猶大的後悔
對「真理研究」之期望
酒、色、財、氣
聖經為何沒有記耶穌的生日?
當如何過此一生?
主與門徒分離的禱告
敬老必自孝親始
狗年話狗
牛年話牛
從虛空到充實
平安之道
| 靈修 |
青年與靈修
論交友之道
文明與罪惡
受苦與我有益
兩種信徒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
小信的人哪!
蒙主稱讚大有信心的人
靈與肉
再談「靈與肉」
後悔與悔改
行道得福之祕訣──信心與決心
要被聖靈充滿
聖靈的果子──節制
| 查經 |
從聖經看:基督徒、門徒、信徒、聖徒、使徒
東方博士朝拜耶穌
耶穌基督的家譜問題
箴言中的智慧人
箴言中的愚昧人
箴言中的義人
箴言中的惡人
箴言中的婦女
正直人與奸詐人
| 信徒園地 |
信徒可以做生日麼?
信徒可以結拜麼?
巡訪教會有感
我家的除夕家庭聚會
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--訪問歐陸教會觀感
見證四則(方清芳 代筆/謝忠光 譯文)
忍耐到底(鄭為真 著/忠光 譯)
尊敬老人
知足常樂(鄭為真 著/忠光 譯)
民可使知之
【出版序】
耶和華賜人智慧,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(箴二6)。
智慧是知識的來源,聰明是曉得如何運用智慧。愚昧人因拒絕管教,只有每下愈況;而智慧人樂意領受訓誨,可以從他人的經驗受益,不必重蹈覆轍,他的視野也因此更加開闊,心胸更為寬廣。箴言的作者指示我們如何獲得真智慧(箴二1-5):
你要領受──多聆聽神的話語,和過來人的經驗談,誠心領教、虛心學習;這樣可以免走許多冤枉路,而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應該做的事,你的人生將會更加充實、活得有意義。
你要呼求──呼求就是禱告,因真智慧是從神而來。祂是厚賜與人,也不斥責人的神(雅一5),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。你若清楚認識智慧的寶貴,感覺到祂是你信仰生活的必須,就會專心、揚聲的祈求,如嬰孩渴慕靈奶一樣(彼前二3);像游泳沒頂的人呼救一樣,必會得到所需求的。
你要尋找──尋找必是細心察看,仔細搜求。沒有人找東西像找銀子、珍寶那樣專心(路十五8-10),不眠不休,不放過任何機會。人尋找智慧若有此熱心,膽大心細的尋找,必不致失望(太十三44-45)。
神賞賜人真智慧,為啟發我們認識神,教導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,做一個敬神守道的正直人。「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,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;惟有惡人必然剪除,奸詐的必然拔出。」(箴二21-22)。按舊約聖經的觀念,只有善人才能進入應許的美地並得為產業,邪惡的人必從此地被剷除(利二五18-19;申二八63)。
謝忠光長老是學校的國文老師,也是早期神學院的講員;1980年從教職退休,翌年即任台灣總會文宣處處負責。他在學校教學認真,在教會做事,無論是總會負責人或地方教會負責人都非常嚴謹;而文章正如他的為人,所以大家對他的印象深刻。早期他的文章常見於當時台灣總會三本雜誌(聖靈月刊、青年團契、宗教教育)上面,所以弟兄姊妹對謝長老並不陌生。之前,2004年曾出版約翰福音講壇「太初有道」,造就許多讀者與領會事工人員;後來謝長老又將他過去刊登在雜誌上文章稍作整理,交給文宣處重新打字、設計、排版,集結之後,可以出版兩本書:一為《行善人的道》,包括福音、社論、論道三個單元;另一本是《守義人的路》,內含有講台、靈修、查經、園地等。謝長老是文字宣道的前輩,1984年移民美國後,仍在各地教會協助聖工;雖然年歲已高,但在教會的事奉(講道、寫作)仍不遺餘力,這種忠心事主的精神令人敬佩,願主賜福與他夫婦,凡事興盛、身心健壯,正如靈魂興盛一樣(約參2),也願神賜給我們兄弟姊妹真智慧,懂得「行善人的道」、「守義人的路」,在世上安然居住,將來得進天國享永生的福氣。
內文:| 禱告的榜樣 |
一、主耶穌順服的禱告
一般信徒的禱告,都先定有一個祈求的事,然後求神成全。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;因為除了無特定目的的靈交之禱告之外,一般禱告總是有個目標求神垂聽成全的。但是禱告的人,是否曾想過,我們這樣求是否合乎神的旨意?經上說,我們若是妄求,要浪費在我們的宴樂中,神便不聽(雅四3)。所以禱告之前,該想我的祈求是否合乎神的旨意;如果認為不合乎神的旨意,就不該求,因求也得不著。如果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不明時,就該效法主耶穌的榜樣: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!」(太二六39)
主耶穌也帶有肉體的軟弱,所以知道自己將被釘十字架時,就憂愁起來,極其難過,甚至於心裡憂傷,幾乎要死。因此,祂在客西馬尼俯伏在地禱告說:「我父啊!倘若可行,求祢叫這杯離開我;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。」第二次又去禱告說:「我父啊!這杯若不離開我,必要我喝,我願祢的意旨成全!」第三次禱告,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(太二六36-44)。不勝肉體軟弱之苦的主耶穌,三次在客西馬尼禱告,求神將這苦杯-十字架之苦-離開祂。但是祂不敢強求,祂說「願主旨意成全」;這就是我們禱告時該效法的地方。我們若明白,凡事有神美好的旨意在,就只求按祂的旨意成全就是了(羅八28)。何況「聽命勝過獻祭,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」(撒上十五22);唯有甘心領受神美好旨意的安排,才是順命的信徒,蒙福的神的兒女!
二、亞伯拉罕愛心的禱告
信仰之父亞伯拉罕,也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。當他知道神將要毀滅所多瑪城時,曾經六次,由有五十個義人,要求到因有十個義人之故,就不要毀滅那城之鍥而不捨的祈求。這正是他愛心流露的表現!
我們且看聖經之記載罷!
「亞伯拉罕近前來說,無論善惡,祢都要剿滅麼?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,祢還剿滅那地方麼?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,饒恕其中的人麼?將義人與惡人同殺,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,這斷不是祢所行的;審判全地的主,豈不行公義麼?……亞伯拉罕說,我雖然是灰塵,還敢對主說話。假若這五十個義人短了五個,祢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麼?……亞伯拉罕又對祂說,假若在那裡見有四十個怎麼樣呢?……亞伯拉罕說,求主不要動怒,容我說:假若在那裡見有三十個怎麼樣呢?……亞伯拉罕說,我還敢對主說話,假若在那裡見有二十個怎樣呢?……亞伯拉罕說,求主不要動怒,我再說這一次,假若在那裡見有十個呢?祂說,為這十個的緣故,我也不毀滅那城。」(創十八23-32)
我們看亞伯拉罕何等不厭其煩地向神要求保存所多瑪城呢!這豈不是出於他愛心的祈求麼?神會垂聽義人的禱告(雅五16);但是可惜,所多瑪沒有十個義人在裡面,以致於神不得不毀滅所多瑪城。雖然如此,天使還想要救羅得一家的人;然而,最後蒙拯救逃離災難的,只有羅得與他兩個女兒三人而已(彼後二7;創十九12-38)。我們讀了亞伯拉罕這種出於愛心的禱告後,豈不當效法他為萬人之得救禱告麼?(提前二1-4)
三、以利亞信心的禱告
經上說:「以利亞懇切禱告,求不要下雨,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。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雨來,地也生出土產。」(雅五17-18)。以利亞的禱告,有如此大的能力,乃因他是神所揀選的蒙祂喜悅的先知。但是他有很大的信心,也是不可忽略的。他有如此大的信心,當然也是因為神曾經聽了他的禱告,從天降下火來,燒盡燔祭、木柴、石頭、塵土,又燒乾溝裡的水之緣故(王上十八36-38)。這表示信心原來也是神所賞賜的(路十七5),信徒當多求信心的禱告之山,即在於此。
我們來看以利亞滿有信心的禱告罷!
「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,對亞哈王說,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,這幾年我若不禱告,必不降露下雨。……過了些日子,這水就乾了,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。……過了許久,到第三年,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亞說,你去使亞哈得見你,我要降雨在地上。以利亞就去,要使亞哈得見他。那時撒瑪利亞有大饑荒。……以利亞對亞哈說,你現在可以上去喫喝,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。亞哈就上去喫喝。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,屈身在地,將臉伏在兩膝之中。對僕人說,你上去,向海觀看。僕人就上去觀看說,沒有甚麼。他說你再去觀看,如此七次。第七次僕人說,我看見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,不過如人手那樣大。以利亞說,你上去,告訴亞哈,當套車下去,免得被雨阻擋。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,降下大雨。亞哈就坐車,往耶斯列去了。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,他就束上腰,奔在亞哈前頭,直到耶斯列的城門。」(王上十七1、7,十八1-2、41-46)
雖然毫無下雨的徵兆,但以利亞已對亞哈王說,有多雨的響聲了,可以上去喫喝。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,屈身在地,將臉伏在兩膝之中禱告時,也滿有信心地叫僕人上去向海觀看。雖然僕人說,沒有甚麼,他仍不失去信心,叫僕人去看了七次,終於使僕人發見了一小片雲從海裡上來了。於是他就更有信心地叫僕人去告訴亞哈,當套車下去,免得被雨阻擋。果然,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,就降下大雨來了。以利亞對於祈雨的禱告,豈不是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(可十一24)的良範麼?
若非腓利門書房或真耶穌教會出版的商品,可能會變成無現貨但可下單,建議下單前請先告知聯繫。若確認缺貨或絕版,將為您安排退貨;可補貨需2-3天。
急件需求或確認庫存請聯繫:電話 +886-4-2245-4043,Email: philemon@tjc.org.tw。或是網站的客服中心
如商品有裝訂或缺頁瑕疵,可聯繫我們退換貨,不受七天鑑賞期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