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暮蟬低語》是潘誠人長老的一部文集,涵蓋了他對當代社會、宗教、倫理和生活現象的深刻思考。書中收錄了他在青年團契「燈下哲思」專欄、聖靈月刊「暮蟬集」等刊物上發表的多篇文章。這些作品以聖經為基礎,從基督教視角出發,針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與評論,並對生命的意義、信仰的價值以及道德的堅守提供了豐富的見解。
全書探討的主題廣泛,包括了從個人內在心靈的反思到公共事務的倫理辯證。書中,潘長老反思人類現代生活中失落的價值,揭露語言操控、商業廣告、虛假宗教等對生命真義的扭曲,並透過聖經經文呼籲人們回歸信仰,找到生命的真正意義。此外,書中收錄了一些對傳統文學作品的深情詮釋,透過詩詞來展現生命的豐富與脆弱,令人感動。
潘誠人長老以細膩沉靜的文筆,將信仰與文學巧妙融合,引導讀者在詩意中深思現代議題。他透過平實的敘述和聖經經文的引用,以低調卻深刻的方式,帶領人們反思生命的意義和迷失,讓人在靜謐中體會信仰的力量。
【目錄】
出版序
作者序
前言
變與不變之間
大君的京城
父啊!祢的美意本是如此
清心中的敬拜知所先後
異形入侵了嗎?
燕子樓空,佳人何在?
剝奪後的清醒
滅絕乎,或共同創造?
用錢改變世界
震地警訊,天外來鴻
尊嚴何價?愛在何方?
現代
和平的契機何在?
公道的天秤
從污染到污染的解除
觚不觚!觚哉!觚哉!
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
登車何需顧,凌厲越萬里
堂外魍魎
彌尼、提客勒
灰馬橫行
一個遙遠的代禱
選票定真理?
枯木迴思
戲
郵寄禱告
惡的反思
無言的雕塑
進步的反思
欲望的漂流
漂泊中的饑荒
不確定中的確定
不溶的五月雪
眼之頌
談兩約之間的轉換
拯救?還是毀滅?
耶穌勝過撒但
從倫理學的觀點看權利問題
世紀傳承的期盼
解讀「千禧年」迷思
從教會發展看隱藏現象
成功領導者的人格特質
樂在工作
基督徒的社會慈善價值觀
從聖經知足的觀點-談財富與真生命
雨人的薔薇花
版權
【作者序】
懷著感恩的心動筆來寫作者序,實有豫兮若涉冬川之惶恐。幾年來,因著文宣處同工的邀稿、激勵、打氣,得以陸續在本會青年團契、宗教教育及聖靈月刊等雜誌上刊登拙作,如今回想起來,都是出於神的恩典與美意。如經上所言:「我們原是神的工作,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……,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。」(弗二10)因著主耶穌所賞賜的機會,能以投入文字宣道的行列,個人內心確實是無怨無悔、滿懷感謝。如今能夠集結成冊,更是恩上加恩,祈主悅納祝福。
古之賢哲老子,崇尚自然,力戒多言,他認為言出成心,成見之言愈多,心離道體愈遠。因此他主張「希言自然」,並引證說:「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」1然而,寫作之工作卻需多言多語,想像推理,評論時事;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,鼓天下之動者。若然如此,豈不誤己誤人,離道日遠?因此,筆者下筆之際,嚐以聖經真理為論事之依據,存著「猶兮若畏四鄰」之態度,發而為文,以免犯了學未圓通,合己見則是,違己見則非之毛病,而貽笑大方了。
本書匯集了青年團契「燈下哲思」專欄、主題稿,以及聖靈月刊專欄「暮蟬集」而成書;是一個小小基督徒的世界觀,一本以聖經觀點解讀世事的雜文集。內容包括了時事的評論,社會現象的論釋,生態公義的倡議,權利與倫理的平衡,基督徒的工作觀、慈善價值觀,教會事工的投入,抽象概念如「惡」、「進步」、「慾望」、「拯救」……的分析敘論,再夾雜一些影評、書評、旅遊見聞……等。而在書的後半部份,編排了專論聖經真理的論道文章。承蒙總編林淑華姊妹細心加以分類;施惠雅姊妹編排;羅晨音姊妹的插畫,周惠安傳道的鼓勵,雜誌社內所有同工的協助,在此一併致謝,願主紀念你們的辛勞。
一部作品果能被讀者以參與閱讀彷若參與遊戲的態度加以欣賞,玩味之,思索之,吟詠之;相信這必是每位作者的期盼與喜悅。基本上,閱讀與創作原是一體的兩面,不管創作時神思泉湧,形而江海之上,或心存廟堂之下;或閱讀時,思接千載,神會古人,或悄然動容,視通千里之外;吟詠之間,都洋溢著自明性的喜樂。美感的浮現,雖各有其獨立的特性,人人各有領會,它也同時各別存在於作者與讀者之間,那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領神會之中。盼望著,這中間所畫出的一道彩虹,都能以神的話語作圓心,去辨明、去思索那從神而來的義,以期能達到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的果效。願一切榮耀、能力都歸於救主耶穌基督的名下,阿門。
備註:參見張默生原著"老子新釋"大夏出版社,民78年8月,45頁。
【其他資料】
異形入侵了嗎?
報載美國加州聖大非地區,「天堂之門」教徒三十多人集體服毒自盡,他們為的是要脫離肉體的束縛,使靈魂與摩爾彗星所派出的幽浮會合,同赴天堂聖地。自殺者多數為高階知識分子或電腦程式設計師。事發後,當事者親友皆悲痛莫名,舉世驚愕,總統柯林頓下令深入調查,以避免類似狀況發生。
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則事件中所顯示的是如此的輕,如此的被曲解,使誤入者白白喪失了寶貴的生命。主耶穌曾警告門徒說:「你們要謹慎,免得有人迷惑你們。因為將來有些人冒我的名來,說:我是基督,並且要迷惑許多人。」(太廿四4~5)末世宗教現象的扭曲,標榜的是解放生命的束縛,反諷的結局,卻以結束自己生命來達到這目標。禍哉!
生命現象是一種奧祕,生命的價值更是無價的,是神創造的奇妙,充滿瑰麗變化的色彩,如詩人所說:「我要稱謝祢,因我受造,奇妙可畏。」(詩一三九14)雖然我們的生命像雲霧一片,出現少時就不見了;然而活著的充實與豐富生命的律動,卻在天地間刻下永恆的懷念。任何遭逢親友離世的悲慟,皆可證明生命的可貴與無可替換。東坡先生曾寫了一首「江城子」,這是他懷念其夫人王氏的悼亡之詞,於夫人逝世十周年時,感夢而作,其詩如下:十年生死兩茫茫!不思量,自難忘。千里孤墳,無處話淒涼。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夜來幽夢忽還鄉,小軒窗,正梳妝。相顧無言,惟有淚千行。料得年年斷腸處,明月夜,短松岡。
生命現象若用科學觀察剖析,或以哲理估察,皆偏於人理智的運思,反不若從文學的感悟體驗生命的經驗來得深入。現代人生命的實在已被語言的思維意識所取代,這是現代化社會中人類生命異化疏離的普遍現象。古詩人運用詩的語言去描繪生活中生命的感傷、喜悅、與人生的痴怨愛恨,這種語言的存有是與其生命相互交會,而有感同身受的體驗,進而詮釋了心靈的奧祕,道出了生命的珍貴與意義。
令人遺憾的是,現代人類卻將語言編織成迷惑人、或自我欺騙的魔障,讓語言轉化成操縱的工具:廣告、口號、囈語、謊言、理論化的假宗教騙局、輪迴思想的迷思等。使實實在在的生命疏離到語言──人類的另一種存在──的遮蔽下。人的心靈完全無助地暴露在科學的幻思與神棍的洗腦裡。文字的魔咒終而異化了人類的心靈,且導致了可怕結局──死亡與毀滅,「天堂之門」教徒的自殘己命,可為此證。
神曾在旋風中回答約伯說:「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?」(伯卅八1、2)可嘆的是,人類卻用更無知的語言自害己命;聖經告訴我們:「罪的工價乃是死,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主耶穌基督裡,乃是永生。」(羅六23)
世人既不認識神,存虛妄的心否定了造眾生的神,神就讓人生發錯誤的心,行那些不合理的事,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(羅一22)。人的心靈因著制式語言的工具化而掏空了生命語言的感悟,因異化語言的迷惑,失去了生命意義的確認,更因怪力亂神的虛假語言描述而枉送性命,惟一之因乃在昏昧的心地,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(弗四18)。他們的心眼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,而活在黑暗、艱難、昏暗當中,實在可悲。
耶穌對著普世的人所宣告的是:「我就是真理、道路和生命。」我們深信因信耶穌而帶來生命重大的更新,藉著神大能的改變,才能有助於任何人去體會與神生命契合的喜悅,領悟生命的豐盛,產生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,進而發揮個體生命的潛能。
詩人大衛的歌頌顯明了這個真理:「神啊,祢的慈愛何其寶貴!世人投靠在祢翅膀的蔭下。他們必因祢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;祢也必叫他們喝祢樂河的水。因為,在祢那裡有生命的源頭;在祢的光中,我們必得見光。」(詩卅六7~9)誠哉斯言!
若非腓利門書房或真耶穌教會出版的商品,可能會變成無現貨但可下單,建議下單前請先告知聯繫。若確認缺貨或絕版,將為您安排退貨;可補貨需2-3天。
急件需求或確認庫存請聯繫:電話 +886-4-2245-4043,Email: philemon@tjc.org.tw。或是網站的客服中心
如商品有裝訂或缺頁瑕疵,可聯繫我們退換貨,不受七天鑑賞期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