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望經濟學:在資本主義社會中,基督徒應該懂的事

商品編號:A1750
ISBN:9789861989167
作者: 丹尼爾‧貝爾二世 (Daniel M. Bell Jr.)
出版社:校園書房
出版日期:2022-03-08
語言:繁體中文
校園書房 平裝/336頁/14.4×21×1.8cm/單色印刷/初版/378g
優惠售價
NT$378
NT$420
商品編號: A1750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 此商品 「 最高 」可以折抵紅利 378 點 (約等於 NT$378 )
商品介紹

內容簡介

欲望經濟學:在資本主義社會中,基督徒應該懂的事/The economy of desire : Christianity and capitalism in a postmodern world

內容簡介

我們需要一場經濟學革命,

而這場革命始於欲望的醫治與操練。

 

  聽到「欲望」,你會想到什麼?許多人的直覺反應,大概都會覺得這是一個負面的詞,覺得欲望很髒、很危險、很邪惡。許多基督徒更會直接聯想到「眼目的情欲、肉體的情欲、今生的驕傲」,認為欲望需要受到克制,人才能夠通往成聖的道路。

 

  可是仔細想想,如果欲望這麼髒,為什麼上帝還要創造它?

 

  本書作者貝爾,正要顛覆我們對欲望的刻板印象。對貝爾來說,欲望本身一點也不髒,它並不是一股邪惡、攫取、缺乏的力量,反而是一股創造、擁抱、給予的動能,是從神而來的豐滿和臨在,上帝創造「欲望」,正是要促使人類去愛神與愛人。

 

  便是基於對欲望的全新認識,貝爾完成了這本《欲望經濟學》。一方面,貝爾從聖經的神論、人論、救恩論出發,闡述基督教神學對欲望的觀點,如何幫助教會面對這個世界,乃至於深深影響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力量;另一方面,貝爾也根據他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,提出「屬天的經濟學」,以基督教兩千年來的屬靈智慧和傳統,與當前的資本主義對話,進而開創出全新的希望與可能。

 

  面對資本主義無遠弗屆的強大力量,你是否苦於找不到施力點,渴望一本合乎基督信仰的好書,藉此尋求突破的契機?你是否覺得身為神國的子民,卻好像跟世上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脫節了,總是感受不到信仰該有的震撼力?《欲望經濟學》將為每一位基督徒,提供深入淺出的屬天經濟學,讓你我在每一天的生活與職場中,展現出神國子民該有的生命力。

 

作者介紹

丹尼爾‧貝爾二世(DanielM.BellJr.)

  丹尼爾‧貝爾二世(DanielM.BellJr.)畢業於杜克大學博士班,是侯活士的學生。目前在猶他谷大學擔任神學和倫理學教授。知名思想家蘇明思(JamesK.A.Smith)曾說:「長久以來,我一直視貝爾為我的導師,我自己的思想深受他的作品影響。」由此可見貝爾思想的深度及影響力。

 

  貝爾著有多本書籍,包括LiberationTheologyAftertheEndofHistory、JustWarasChristianDiscipleship以及Divinations:TheopoliticsinanAgeofTerror,他的文章也曾發表於各家期刊,包含《今日基督教》、《基督教世紀》、《和平及公義研究期刊》和《基督教倫理學研究》等等。而他不只是位思想嚴謹的學者,更是一位熱情的牧師,也是各教會、校園的熱門講員,主題包括管理與經濟、領導力、當今教會的使命、戰爭與和平、基督徒的道德生活等等。

 

  而這本《欲望經濟學》,是貝爾為了「教會與後現代文化」系列所撰寫的經典著作,書中貝爾與兩位後現代大師傅柯和德勒茲高手過招,招招精采絕倫。對於身處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督徒,本書絕對是非讀不可的大師級作品。

 

目錄

推薦序一:在經濟領域尋求創造主的美意/李適清 i

推薦序二:另類的欲望經濟體/郭鴻標 iii

導讀:從魷魚遊戲到(五餅)二魚遊戲/毛樂祈 vi

原書系總序 001

原書系編者的話 003

作者序 009

導論:巴黎和耶路撒冷有什麼相干? 013

第1章群眾:欲望的微觀政治 033

第2章資本的欲望: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061

第3章資本主義有什麼錯? 093

第4章資本主義神學:資本主義欲望的痛苦 109

第5章另一種經濟可能存在嗎?教會作為一種欲望經濟 143

第6章救贖的經濟 171

第7章基督教的經濟學 191

第8章慈惠事工 225

總結:不義之財、朋友以及永恆的家 259

附註 263

索引 291

收回

 

導讀

 

從魷魚遊戲到(五餅)二魚遊戲

毛樂祈(文字工作者/Podcast創作者)

 

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玩家?

 

  Netflix韓國影集《魷魚遊戲》在二○二一年時全球爆紅,一舉奪得九十個國家的收視排行第一。《魷魚遊戲》描繪許多被債務追討到無路可走的人,被迫加入一個生存遊戲,參賽者在幾個「殘酷至死」的遊戲中競爭,若能勝出,將獲得隨著他人犧牲而不斷墊高的巨額獎金。除了優秀的視覺藝術、暴力美學與緊湊的劇情外,這部韓劇之所以引起全球迴響,大概是因為大家多少都能在劇中對號入座─我們都是被迫處在這高度競爭、甚至殘酷的資本社會困境中,這是一場不折不扣「贏家全拿、輸家悲慘」的零和生存遊戲。資本主義中「看不見的手」,就像是那些穿著連身褲的工作人員,殘酷地推動著我們繼續遊戲下去。

 

  當然,我們先要肯定與感恩科技與資本社會所帶來的許多好處,包括生活的方便與物質的豐富,也節省了體力與勞力,有機會去休閒和娛樂─我們再也不需要像一百年前的人需要挑水、劈柴生火、養雞種菜(除非你自己想去露營或懷念鄉居生活),手機一按就可以點到熱騰騰的滿漢全席外送到家。或許有一天我們也不知道掃把和開車為何物、全部都是機器人來代勞了。

 

  但隨之而來代價也不小,先不談貧富差距或是地球資源的耗盡,在資本社會的遊戲中,儘管享受了豐富的物質,代價卻是長期處在又忙又累的壓力之中,不管是光鮮亮麗的外商主管、盡忠職守的小公務員、送貨的快遞員或是在家帶孩子的母親,都逃不出這個遊戲規則,甚至各種如憂鬱症的疾病還成為了現代生活的副產品。

 

  看破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

 

  貝爾這本《欲望經濟學》,便是從基督信仰的視角,提出破解這個遊戲的一條線索。這是一本少見「基督信仰」與「資本主義」對話的書,在華人的教會中更彌足珍貴。貝爾可說是對資本主義打出最致命的一拳,挑戰最根本的遊戲規則,讓我們可以不再被動地成為資本遊戲的受害者,不斷地捲入競爭與疲倦的漩渦之中;而是積極地在這個遊戲中創造新的可能性,去愛、去共享、去帶來共善與和諧。

 

  簡單說,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忙與累?因為我們所加入的資本遊戲,預設是人人都是「欠債者」。這個「欠債」不是金錢的債務,卻是一個永遠無法平息的欲望(如亞當‧斯密說,是「無法滿足,且似乎無窮無盡的」)。在資本遊戲中,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,都活在一種無止盡的缺乏當中,有一個永遠無法還清的欲望之債,不斷地想要更多,拚命去賺得更多。不只永遠感到不足,還永遠不斷地比較,把同事當作生存競爭的對手而不是夥伴。所以,儘管資本社會節省了許多人體力上的累,這樣無止盡的追逐與競爭所造成的心累,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感。

 

  許多基督徒可能會說,儘管資本主義不完美,但仍舊是最有效的。但貝爾卻不想受限於「有效與否」這種實用主義的框架,而是進一步指出資本主義背後的神學。他認為,經濟學並非它自己所宣稱的社會科學,而是背後預設了人論、神論和救贖論。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場神學的革命。

 

  換句話說,資本主義也在塑造它的門徒,每天都透過商場和廣告,並透過企業運營、股票買賣等等在做門訓,而且做得比教會有效太多。資本主義不僅形塑了我們現今的社會,更關鍵的是扭曲了人的欲望,阻礙了我們與人、與受造萬物、與神的關係。

 

  若信徒或教會沒有體認到這點,勢必讓基督信仰依附在資本主義的框架下,學生只求好成績,會友只關心穩定的工作(和兒女的好成績),而教會除了顧著強化自己的「管理」效率,也只能關心堂會的人數增長。在這種思維下,教會給與信徒心靈的安舒與小確幸,卻很難培育真正的門徒。我們號稱是耶穌的門徒,其實是亞當‧斯密(消費主義)的門徒。教會或許沒有明著倡導成功神學,卻早已是成功神學的實踐者。

 

  如果你關心「如何讓基督信仰走出純粹個人與上帝的關係,進入到上帝國更大的視野」,如果你關心的是「信仰不該淪為個人滿足的精神鴉片,而必須有其社會關懷,活出激進性」,這本書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。

 

  一般讀者若覺得前兩章(甚至第三章)晦澀且難以消化,可以暫時略讀就好,主要先掌握到貝爾想與後現代哲學家對話的重點。貝爾指出,儘管是無神論的法國思想家傅柯和德勒茲,也都早已觀察到,資本主義看似給了我們選擇與自由,其實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力量,「規訓」了我們的欲望。

 

  用前三章鋪陳、直指資本主義的「規訓」力量,從第四章開始,貝爾直球對決,看到我們早已深入其中、卻不明所以的資本主義遊戲規則,到底是用哪一套「神學價值觀」在門訓我們:它把上帝所創造、有上帝形象的人,變成了利益最大化的「經濟人」;上帝不必再是創造美好世界、又拯救世界的主宰了,而是一位吝嗇又缺席的神,只分配給人類匱乏的資源,迫使我們如經濟戰士一般彼此競爭,企望那隻無常、看不見的手能開恩賞賜一些祝福。現實生活中,企業成為了救主、亞當‧斯密才是先知,而「發大財」才是真救贖。

 

  有不同遊戲規則的可能性嗎?

 

  或許你會恍然大悟,看破了這遊戲的潛規則,然後決定不玩了。但是問題在於,就像《魷魚遊戲》中的角色,你真的有選擇嗎?劇中不是許多人也覺得太殘酷要退出,但是最後仍不得不繼續參與這生存遊戲嗎?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中,我們真的有辦法退出嗎?是否批判資本主義,就要是擁抱馬克思主義,共產主義不是才被證實是行不通又造成巨大慘劇的社會實驗嗎?

所以,在第五章貝爾也不得不問,「另一種經濟是否可能?」

 

  但如果基督教宣稱的上帝是這世界的創造主和救贖主,另類的經濟並非不可能,畢竟三一上帝是經世的上帝,也就是經濟的上帝(而神學用語「經世」與經濟都是用economic這個字)。若經濟學本質上是神學的,基督教神學也應該多少能夠對世俗經濟學有所糾正。

 

  貝爾澄清了一個很大的誤解,基督教本質並非壓抑欲望,而是扭轉欲望,所以儘管資本主義是「規訓」我們欲望的力量,但救贖的上帝,不是壓制欲望,而是救贖欲望的上帝。他以中世紀的修道主義為例,論證基督教是一個可以帶來醫治,而非毀滅欲望的天國經濟體系。換言之,面對世俗強大經濟體系的規訓力量,基督信仰不是只能逃避,一直挨打,而是的確能夠創造一種可能性,「在這資本世界,卻不屬於它」。

 

  恩典的經濟學

 

  第六、七、八章貝爾試著想像,在一個不同神觀的思維下,而有的「不同的經濟學」。相對於世俗經濟學是出於「稀缺性」,上帝的經濟學是基於我們看到上帝的「豐盛」。第六章指出,上帝的救贖不是一種交換,而是全然的禮物。上帝所創造與救贖的世界,應該是以恩典經濟學的方式來運作,以豐盛和慷慨為特色。不再是透過「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」來驅動經濟,而是因著那豐富的恩典,在神裡頭找到那豐富與安息,而使得欲望被轉化,以分享和給與成為驅動力。

 

  第七章特別對應著第四章資本主義人論、神論與救贖論,進一步闡釋一種在「豐富」有餘而不是「稀缺」條件下、天國經濟學的新遊戲規則。若我們是受神話語、而非資本主義規訓,我們該如何具體想像,一個欲望得到真正自由時而所生發出來的神國經濟─不只是滿足自私的欲望,而是願意去慷慨給與,並促成共善?

 

  既然描繪出一種基督教的經濟學,那問題又來了,基督徒是否要脫離現在的遊戲,打造一個新的基督教經濟特區呢?貝爾在第八章就談到,並非要持這種「離世」的觀點,而是要追隨奧古斯丁將「上帝之城」與「地上之城」並列。這兩座城並非真正地理上的劃分,而是以居民「心之所愛」來做劃分。上帝之城的居民的渴望是朝向神及其鄰舍的,而地上之城的居民則受失序的欲望所控制,朝向自己無止盡的欲望。換言之,基督徒不是要脫離這個經濟體系,而是在其中帶著不同的目的和欲望,帶來不同的實踐。基督徒要在這欲望失序的世界,實踐恩典的經濟學。

 

  這樣的恩典經濟學,對基督徒帶來的挑戰是大的,成為門徒不再是廉價的恩典,而是激進地用另類思維來過生活。貝爾甚至認為要超越目前慈善事業、福利政策的思維,因為慈善事業很可能只是「洗白」(laundering)不公義的企業和不當的利益,福利政策也是依附在資本主義系統中而非挑戰它。

 

  讀者一定會想,要對抗強大的資本社會的規訓力量,挑戰真的很大,畢竟整個思維和習慣都早已滲入到骨髓。但畢竟我們先嚐了那永恆的恩典,我們有著一般人所沒有的本錢(豐富與愛的上帝)和不同的遊戲規則。的確,另類、公義的生活方式絕非一蹴可幾,只有可能一點一滴地慢慢累積。貝爾也舉了幾個小例子,從開始注意自己的消費習慣、關心公平貿易,或是加入一些不同的機構和組織⋯⋯。

 

  筆者認為,重點在於新的想像,當我們願意跳出舊的遊戲規則思維時(畢竟這帶來忙碌與心累),上帝必定會給我們勇氣與智慧,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,看到並創造新的可能性,正如貝爾說「可能性有很多樣貌,因為聖靈隨著自己的意思,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在令人意外之處吹拂(約三8),用上帝的恩典觸摸我們,使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新的創造,並活出信心的生命⋯⋯」。

規格說明

若非腓利門書房或真耶穌教會單位出版之商品,都有可能會無現貨,屆時下單後會需要二到三天進貨時間,若有急件需求,以及確認庫存,請事先聯繫我們確認庫存是否足夠。

電話:04-2245-4043 Email:philemon@tjc.org.tw 或是右下角對話視窗聯絡

商品售出若有裝訂、缺頁瑕疵可聯繫我們後續退換事宜,不受七天鑑賞期期限,也請一併用上面聯絡方式聯絡。

 

消費滿百,即可累積一點,點數可再下次購買時全額折抵使用(部分商品與特殊狀況下除外),紅利點數期限為一年。

運送方式

使用郵局寄送台灣地區未滿六百,酌收65元運費,六百元以上免運。

黑貓宅配、黑貓宅到店不限金額一律收85元手續費。

 

黑貓貨到付款手續費

未滿3000元85元

3001-4999元100元

 5000 元以上150元

 

國外地區運費請先選擇宅配>海外國家,即可選擇各國運費,並用信用卡付費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